渠首一滴水,家国万里情。2021年5月13日下午,正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淅川县,先后考察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丹江口水库,听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管理运行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等情况介绍。
治水筑安澜,兴水润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众所周知,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北缺南丰”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数据显示,北方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5%,水资源总量只占到全国的19%。作为破解缺水资源困局的国之重器,南水北调工程地跨江苏、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和直辖市,输水距离之长、受水范围之广、受水人口之多,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筑就了人类治水史上的中国丰碑。南水北调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充分彰显了大国实力,有力证明了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显著优势。
一渠清水向北送,国之重器润北方。从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到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再到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经过几代人擘画设计、接力奋斗,奔流北上的滔滔南水正悄然润泽着华北大地,实现了“南北共饮一江水”的梦想。截至今年4月初,南水北调已经累计调水418亿立方米,相当于近3000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南水北调工程打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饮水思源向南水,唯有节源最关情。汩汩南水来之不易,凝聚了太多人的艰辛、付出和期冀,应当倍加珍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尽管南水北调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方地区用水困难问题,但我国在水资源分布上仍然是“北缺南丰”。因此,对于受水区来说,要拧紧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建立节水用水和水质保护长效机制,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绝不能一边加大调水、一边随意浪费水。唯有饮水思源,才能不辜负水源地儿女不计得失的真挚情谊。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南水北调,既是一条调水线,也是一条生命线,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刻下新的印记。今年3月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动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比选论证。面向未来,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让每滴水发挥更大的作用、产出更大的效益,我们一定能让南水北调这个国之重器永续造福人民,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红网
作者:丁恒情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