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红网“青椒计划”已完成前期点评,现继续推出“佳作赏析”专栏,即以优胜作品为范本,结合采编过程,从评委点评、网友评价、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梳理,多维度赏析佳作,以期给广大评论作者带来一些写作启发。
文字组:
1.《》
刘一昂(吉林大学)
赏析:
正值毕业季,各高校毕业典礼成为社会一大关注的热点。今年,西交大书记雨中为校长撑伞、西政校长最简单的毕业致辞等行为频频出圈,为这堂“离别课”注入了新的内涵。此类话题之所以引发全网好评,是网友看到了高校育人真正的精神内涵——不是引导学子计较成绩单上一分一厘的得失,而是将最朴素的精神内涵融入到“言传身教”的细节里,以身作则,教学子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作者通过对同类话题的集中分析,指出:出圈的毕业典礼,背后蕴含的是一个学校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底蕴,也是学校给学子传递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评委点评道:今年“出圈”的相关新闻则让人暖心,也更接地气。这篇评论观点鲜明,层次清晰。全文情理兼容,案例使用恰当,文笔流畅,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具有正向的引导意义。
2.《》
张鑫(华南理工大学)
赏析:
隔三岔五媒体上总会有官员或明星的隐私被曝光,艺人蔡徐坤“一夜情”只能算是众多明星丑闻中的一桩。此类事件发生后很容易看到网友的类似观点:“明星也是人,为什么就不能有点隐私?”“官员的隐私就不是隐私吗?”
媒体、社会大众对明星及官员等公众人物进行监督,并不是说公众人物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实际上他们也与普通民众一样享有民事权利。但是,公众人物中的官员手中的权力,是来自公众的权利让渡;明星等公众人物占用着比普通人多得多的社会资源等等。“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基于这些特殊性,公众人物就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他们对普通人来说是隐私的部分,比如家庭财产、私生活等,就关乎社会、公众的利益,甚至关乎更高层面的利益,比如国家利益。
还拿蔡徐坤“一夜情”来说,就可能会涉及他是不是利用粉丝对其崇拜,而满足自己的私欲?会不会动用自己的影响力,而达成某种有损公共利益的交易?他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对社会的价值观形成负面的影响?再比如,一般群众的家庭财产就属于公民的隐私,不会轻易向外人道,而官员就不一样,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官员的家庭财产是要对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的,因为官员手中掌握有公共资源,舆论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一些人用民众让渡给他们的权利来谋取私利。
公众人物势必让渡出一部分隐私权,这也是法治社会在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之间的一种权衡,同时,也是对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有效维护。张鑫同学的这篇文章,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向读者普及了现代政治文明中的一些常识,社会需要这样的常识,希望更多的同学来给读者普及更多的常识。
3.《》
方凯(青岛农业大学)
赏析:
一直以来,反转新闻因其戏剧性、矛盾性、复杂性,吸引着大量网民的关注与讨论,而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裹挟着大量情绪。网民们的情绪一开始通常夹杂着对弱势方自然而然的共情,以及对作恶方难以自抑的愤怒与讨伐。但一旦事件发生反转,弱势方反而成了作恶方时,人们不仅会因为“被欺骗”感到出奇的愤怒,也会逐渐怀疑与反思自己的发声行为。
而本文就是把行文视角锁定在“民众情感”这一层面,切口具体而明确,也为后续的扎实分析奠定了基础。这一点也是评委所肯定的,他指出:作者视角独到,观点清晰,论证颇具思辨力和逻辑性,体现了较强的写作能力。并且,文章也体现了较强的人文关怀,面对网民“站错队”的窘境,作者提倡切莫对其过多指责,而是应该保护这种善和良知,并引导网民更审慎地判断热点事件。文章整体有温度、有力度。
4.《》
何逸铭(黑龙江大学)
赏析:
公共场合里的“熊孩子”一直是被舆论高度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当人们置身于电影院这样一个需要安静、专注的沉浸式体验空间时,对于突然出现的“杂音”就会更加难以忍受。但如果出现的“杂音”是孩子因受到传统文化感染而情不自禁背诗的声音,不少人就会纠结这是否是“不文明现象”。
本文聚焦于这一矛盾,突出点明了电影院的公共属性,区分了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的不同之处,以及公共场所优先遵守公共规则的重要性。但文章也没有非黑即白般地为孩子们的背诵行为打上简单的负面标签,而是指出“不能将儿童观影吟诗与以往的不文明行为混为一谈,毕竟这背后承载着实打实的教育意义”,体现出了作者行文的思辨性,以及一种更开放、包容、长远的视角。对此评委也点评道:观点冷静、客观,体现了新闻评论应有的深度和理性精神。
5.《》
张雨龙(南京师范大学)
赏析:
高校重启“生存大挑战”,是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实际、增强劳动意识、提升就业能力的有益尝试。结合近期暑假研学活动出现的各种乱象,以及部分浮于表面的游学体验,这种货真价实的“生存大挑战”值得被借鉴和推广。
作者通过对比此前形式与实际不符的类似活动,分析了此次活动对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即将课堂所学与校外实践实现了有效对接。全文行文流畅,逻辑通顺,也为其他高校开展类似活动提出建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评委同样对本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它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何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工作技能,同时也让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完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衔接。
视频组:
《》
吴咨廷(西南民族大学)
赏析:
这篇视评作品聚焦网络交流中,流行语被泛滥使用这一典型现象,作者对同类型的语言贫瘠现象进行了归纳分析,点出了语言贫瘠之忧的原因和危害,并试图提出解决方法。正如评委所言:作者分析了“文字失语症”的表现和成因,主张在互联网时代,应鼓励深度思考和精确表达,在使用网络用语和保持语言多样性之间找到平衡点。
视评文案内容丰富,且对这一问题的分析较为透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此外,主播出镜较为自然,表现力较丰富,后期剪辑配上了网络风格较强的表情包,增添了本文的网络化特色。唯一不足之处在于,视频拍摄的场景较为单一,建议适当增加场景转换,以增强视评的动态表现力。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