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所有的二级公立医院要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调阅。结果互认推进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难点?如何进一步促进互认?围绕读者关心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8月11日《人民日报》)
换一家医院照一次ct,有必要吗?这是不少患者都曾质疑过的事。诚然,患者转院之后,之前所做的医疗检查因受医检时间、医检质量、疾病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再做一次。但是,也有一部分重复性检查是医生故意要求的,属于创收性重复检查。所以,我们有必要推动医检互认。
医检互认益处多多。比如,它能简化就医环节,提高诊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等等。但是,尽管卫生部门三令五申不遗余力地推动,但还是有一些医疗机构进程缓慢,跨区域的医检互认程度更低。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医检互认“肠梗塞”?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以检养医”的底层逻辑没有拆解。有些医院对科室、对医生有创收指标要求,医生小病大医,多开检查项目,既能为医院创收,完成指标任务,也能让自己多拿提成。如此状况下,医生自然就会找理由,拒绝其他医疗机构的检查结果,阻滞医检互认。
其二,有些医生之所以不推动医检互认,是不信任其他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检水平,担心误诊。虽然卫生部门多次出台文件,要求医院落实同级医疗机构的医检互认,但没有明晰的责任划分,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承担责任的还是诊治医生。从这个角度看,他们对待推广医检互认的态度,可能是非不愿而是不敢。
其三,不同的检验机构,不同的检测方法,不同的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互认有一定影响。可见,如果我们不能在一定区域实现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的统一,无法建立统一的操作流程与互认标准,恐难以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推动医检互认”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国家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早在数年前就提出了推动医检互认。但是,一些地方出于利益壁垒或其他原因,在落实医检互认的精神上“慢半拍”。现在,国家明确划出了落实医检互认的时间底线——2025年底。从公众的角度看,大家当然希望惠民利医的好政策早一点落实。所以,愿各地尽早搭建互通的信息平台,健全跨地区、跨部门协同机制,尽早扫清拦路虎,让医检互认“快半拍”。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