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梅(江西财经大学) 指导老师:吴辉
近日,安徽合肥多名网友发布乘坐当地新推出的“蹦迪巴士”体验视频,视频画面显示,该巴士贴有“招手即停,上车即蹦”“年轻不嗨,老了痴呆”等字样。车内乘客们随着dj播放音乐蹦跳不已,还有女子跳性感舞蹈,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7月14日,安徽合肥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回应,网传的蹦迪巴士,经查,为某酒吧包租公交巴士举办开业活动,有关人员和设备均为该酒吧安排。现已纠正,取消该客户用车服务。
合肥的“蹦迪巴士”听起来确实够city。“蹦迪”与“巴士”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该酒吧进行大胆“混搭”,催生出“蹦迪巴士”的新概念,让一辆公交车摇身一变,成为移动的派对现场。音乐轰鸣、灯光闪烁,乘客们随着节奏摇摆,仿佛整个城市都成了炫酷舞台。这一“颇具创意”的营销手段,无疑在短期内引起了轰动。
有人赞其创意无限、活力四射,为城市夜生活增添了新色彩,为乘客带来娱乐和社交的新体验;也有人担忧,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认为蹦迪活动中的热舞会对青少年甚至城市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的确,城市的任何营销创新,都不应该在安全和文明的红线上跳跃。创新不是无限制地放飞自我,而是在尊重规则、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探索。公共交通的首要任务是安全、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公交集团为了“创收”而把公交车租给酒吧,理论上不是不行,但需问清楚用途,全面评估安全风险及对社会的潜在影响。“安全第一”,既是原则也是底线。对待存在安全隐患的“蹦迪巴士”,切不可麻痹大意,必须紧急“刹车”、叫停。同时还要警惕“蹦迪巴士”营销中的不文明不安全行为:雇佣女模特在巴士上“清凉热舞”是否雅观?火热氛围是否会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和车辆的稳定性,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在追求创新与吸引眼球的同时,如何确保公共安全不受侵害?公共资源商业化的边界在哪里?如何评估营销活动对社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深入考量的问题。
当然,倘若“city营销”持之有度,便能给市民游客创造更多福利,成为城市文化的闪亮名片。譬如合肥公交集团原先倾力打造的“特色龙虾巴士”和“夜游音乐巴士”,便带给市民和游客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属于合理的“移动狂欢”,堪称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换言之,只要是合理的“city营销”,一系列创新举措完全能彰显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为繁忙的都市生活注入一丝温情与浪漫。此次事件也启示有关各方,在商业营销的创新性与社会责任感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在追求活动创新和提升乘客体验的同时,城市管理者和公共交通运营商也应审慎权衡,确保创新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类似于“蹦迪巴士”的创意营销才能真正赢得市民的认可和持续的发展空间。
“蹦迪巴士”的风波虽已平息,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让创新与安全同行,让新鲜、有趣、健康的活动成为城市夜生活中最亮的星,才能让行人由衷地感慨“city不city”!
来源:红网
作者:韩梅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