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10月1日,红网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盛大启航。在大赛启动前后,为促进全媒体时代的评论写作,创新话语表达,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红辣椒评论栏目特邀往届“评论之星”获奖大学生作者、组织奖高校教师代表,以及红网“青椒计划”优秀作者,畅谈“时评之道”。
苏靖,广西大学2018级学生,获得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入围奖。代表作品:《》
红辣椒评论:请简单介绍下自己,并说说你的获奖感言吧。
苏靖:我是广西大学2018级学生苏靖,一枚今年刚毕业的新闻狗(手动狗头)。获奖感言:可以随心所欲,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随意写下你的心情。
红辣椒评论:谈谈这篇获奖评论的写作过程,包括如何确定选题、角度以及论证等方面。
苏靖:最开始写这篇评论是因为我们学院毕业实习要求发够一定的评论数量,当时我已经结束在媒体的实习任务,想着评论还没发够,就多写几篇吧。那几天正好关于论文致谢的讨论度很高,而我也即将进入到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因此就对这个话题产生了一些兴趣,把走红的那几篇毕业论文致谢都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很受触动。因为我从小也在农村长大,在上大学前,我都没有离开过家里的小县城,致谢中所描写的寒门子弟的奋斗史让我感同身受。在当时来说,那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情感体验。这几篇论文致谢真真实实地打动到我了,我觉得自己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语言想输出,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观点也在我的脑海中慢慢成形,我觉得这篇评论我一定要写。
在思考的过程中,首先我想到的是这些硕士、博士的论文致谢之所以能够走红、引起大家的共鸣,肯定是因为不管是在是篇幅上还是用词上都能看出来作者的用心,大家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于对学术的重视和真诚,因此我觉得这种真诚是需要赞扬和学习的。想到这里之后我又开始反思,以上观点是最常见的一种观点,对某件事、某个人表示赞扬或反对这是大家的思维惯性,也是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如果要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新颖,更加具有批判性,就要从反方向进行思考。的确,对待学术的真诚需要赞扬,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术真诚难道不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吗?什么时候认真做学术也成了稀缺品质了呢?有赞扬、有批判、有思考,想到这里我觉得我的观点基本成形了。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开始着手收集资料,搜索关于近年学术造假的例子、找相关部门对此的应对措施等等。准备工作做完,我花了两个小时把评论写完,当天就投稿、然后被选上发了公众号。
红辣椒评论:分享你第一次写新闻评论时的体验,或者参加评论之星大赛的故事。
苏靖:说来其实有点搞笑。我第一次接触新闻评论是在大二也就是2020年底上新闻编辑课的时候,当时向红辣椒“评论之星”大赛投稿、发表评论是我们课程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时我们还没上到新闻评论课,但因为课程要求,我开始尝试写评论。我的第一篇评论写了一个上午,写完之后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写得很好,但因为是第一次写,心里对这篇评论的质量也没底,我就发给新闻编辑课的李仕生老师帮我把关。结果老师说我写得不像新闻评论,而是新闻评述。当时第一感觉是挫败,写得不好我可以接受毕竟第一次尝试,但竟然写的都不是评论而是评述?我就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太适合写评论,但转念一想,只能安慰自己这只是第一次写,这样很正常,多练就会写好的。就这样之后我又继续坚持写评论,后来果然越写越好了。
红辣椒评论:你认为写评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大学生如何塑造和培养这种能力。
苏靖:共情能力。我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争论:写评论是理性占多数还是情感占多数?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反而相辅相成。我认为情感是开展理性思考的基础,面对一篇新闻报道,要具备共情能力,才能对报道中的人或事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才能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如果没办法共情那写出来的评论自己也不会满意。共情能力与个人的社会经历、性格、脾性、气质息息相关,不是一朝就能养成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多阅读、多进行社会实践我认为是培养共情能力的两个好方法。
红辣椒评论:你所学专业是否开了新闻评论课程?如果有这门课,请简要介绍这门课的内容、老师、以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苏靖:大三时开设了新闻评论课,给我们上这门课的老师是汪苑菁老师,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写新闻评论,介绍论据类型、论证方法等,也会在课上分享一些经典的评论案例,比如郭光东的《国旗为谁而降》,这是老师在课上引用得比较多的一篇评论,所以我印象也很深刻。在汪老师的课上,我对新闻评论写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读到了前辈们的一些优秀评论,对新闻评论的写作也更得心应手。课程期间我也写了几篇评论,都被红辣椒的“青椒计划”录用并发表了,其中还有一篇被人民日报的“锐评”栏目转载。
红辣椒评论:请为红网开展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提出几条建议。
苏靖:我觉得“评论之星”这个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特别是对于那些对评论感兴趣的朋友来说。到目前为止,我也参加了两届的“评论之星”大赛,就我个人而言,我想给“评论之星”提的一个小小建议就是,希望“评论之星”的比赛时间能稍微延长一些些,因为对于学新闻的大学生来说,在上评论课程时会有发评论的要求,经常是要求发在“评论之星”比赛上,所以如果时间能延长一点就能多写一点哈哈哈哈哈(个人拙见)。
不管怎么说,这四年还是很感谢红网给我提供的平台,让我从一开始的不自信到得到认可,让我知道自己是能写出好评论的。红网的编辑们都很好,感谢这么久以来编辑大大们的每天选稿的辛苦付出。虽然现在我已经毕业离开校园,以后也没有机会再参加“评论之星”,但是我还是会一直保持观点的输出,有机会也会继续向红网投稿,后会有期啦!
来源:红网
作者:苏靖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