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上饶师范学院)
随着万众瞩目的《庆余年2》强势回归,本应聚焦于精湛演技与精良制作的讨论,却被满屏的广告植入所淹没,引发了一场关于商业侵蚀艺术边界的激烈争论。观众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们斥责无处不在的广告严重破坏了剧集的艺术完整性和观剧享受。
作为一名电视剧爱好者,我对《庆余年2》的广告植入问题感到遗憾。剧集的高潮时刻被广告打断,这无疑破坏了观剧的连贯性和沉浸感,尽管成为svip用户,也无法跳过这些广告。这不仅是对像我这样忠诚粉丝热情的辜负,更是对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本质的漠视。
诚然,广告植入作为影视作品资金回笼的重要途径,在行业内部有着其合理性。特别是在像《庆余年2》这类制作规模宏大、成本高昂的作品中,寻找资金支持无可厚非。但当这种需求演变成对剧情的肆意侵扰,牺牲的便是观众的信任与艺术的纯粹性。试问,当精心构建的剧情高潮被突兀的广告打断,观众又怎能不心生反感?
此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影视行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对观众体验的忽视乃至轻视。不禁要问,难道在商业利益与艺术追求之间,真的只能二选一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成功的广告植入案例,如《变形金刚》系列电影中的广告植入,通过汽车品牌和电子产品的植入,不仅增强了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也为电影增添了看点。这表明,当广告植入得恰到好处时,它不仅不会破坏观众的观影体验,反而能够增强剧情的真实感,甚至成为剧情的一部分。
因此,当前亟需的不是更多的广告,而是更智慧的广告策略。制作方与广告商应当深刻反思,主动调整策略,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实施更为精细与巧妙的植入方式。比如,通过故事化植入减少突兀感,或是严格控制植入数量与时长,确保广告内容与剧集内容的有机融合,而非简单粗暴的叠加。
此外,行业监管机构也应发挥作用,出台更为严格的规范,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保护观众免受过度商业化的侵扰。毕竟,艺术作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共鸣与审美享受,而非成为商品推销的载体。
总而言之,《庆余年2》的广告植入争议,是一记警钟,提醒整个行业在商业化道路上不可忘却初心。只有真正将观众置于首位,兼顾艺术追求与商业效益,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长远发展,重塑观众对国产剧的信心与热爱。
来源:红网
作者:黄倩
编辑:张瑜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