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
最近老朽在编新闻评论稿件时,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来稿写得很好,但是不注重时效性。举例来说,都已经进入2023年了,有人还在评论去年夏天发生在武汉的“糖水爷爷”事件。这个时候不需要消暑,需要御寒,如果需要评论也该评论“胡辣汤爷爷”了。类似这样的稿件无论写得多么好,编辑采用的可能性都不会太大。
新闻评论首先是新闻,然后才是评论。一般来说新闻越新鲜、评论越及时、观点越新颖,越符合新闻传播规律,越容易产生影响。评论观点是依附于新闻而存在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某个新闻时过境迁,已被人遗忘了,此时再郑重其事、煞费苦心地做一篇评论文章,就显得没这个必要了。
关于新闻评论的时效性,有一个投稿的同学还跟我争论,我的稿子虽然时效性不强,但是观点很新颖啊!老朽想说的是,你拿一个过期变质的馍,里面夹的食材再好,只能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内核”。再则,观点新不新,只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就像老舍在《鼓书艺人》中所说:“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
类似情况不是个案,有些给红辣椒评论投稿的高校,整体来稿都跟不上新闻节奏,总是比别人慢一拍。“发疯文学”别人都写千万遍了,还有同学才开始动笔,并且这些“事后诸葛”并没有先前的同学写得好;《隐入尘烟》被全网下架很久了,还有人劲头十足地探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估计是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没有强调时效性,有些同学懵懵懂懂写完后,就顺便给媒体投一下碰碰运气。
新闻的时效性给读者一种很强的代入感,当一个新闻事件正在发展的时候,你能及时进行评论,读者是愿意与你一起参与到这个新闻事件中的,有了关注度就能给媒体带来流量与影响力。因为,此时作者读者都能够在一个话语体系里、一个时空里说话的,共同的语境也容易产生共鸣。如果写一个过时的新闻事件,读者提不起阅读兴趣,作者也写得没一点成就感。
尤其现在网络新闻传播非常快,等十天半月再论及某个事件时就恍若隔世,容易让人失去讨论的欲望,还觉得你这整得莫名其妙。别人都在评论“万柳书院少爷”,你还在津津乐道“王宝钏挖野菜”;别人都在讨论“脱口秀大会”,你还在讨论“快乐大本营”;别人都在议论当前爆款话题,你还揪着陈年往事不放……就像三伏天穿棉袄、三九天吃雪糕一样不合时宜。即便你文采飞扬,也会让人索然无味。
时评还有一个重要功效,就是舆论的风向标作用。当一个新闻事件正在发展时,你及时地参与评论,实际上也是在推动事件的发展。当你对社会正能量进行肯定讴歌赞美之时,就能激发更多的正能量;当你对假丑恶等不良现象进行谴责时,你的监督以及对弱者的声援就能促进事件向上向善发展。同时,你的观点,还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新闻事件思考的方向,进而影响新闻事件的进程。
说了这么多,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时效就是新闻评论的保质期。过了保质期的物品,是不能上架的。用我们新闻教材上的话说就是:“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讲求时效是新闻的第二生命”。
来源:红网
作者:老朽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