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昱
在平时编稿的过程中,除去看选题、观点这些“第一眼”的内容,一篇文章能不能说服我,是其能否入选的一大重要因素。
从本质上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论说文体,这就代表新闻评论本身需要论点、论据和论证。而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一个靠逻辑力量说服读者的过程。从所评论的新闻事件到最终得出的观点结论,其中是否有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是决定评论成败的关键。
如果说,选题考验的是作者能否洞察读者需求、精准捕捉热点,观点展示的是作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看世界角度,那么,论证所折射的,就是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从书面表达的维度来看,文章的结构是一个句子接着一个句子,是一种线性结构。但人的思考方式,更偏向于一种网状结构。
因此,要想将网状的思考呈现在线性的表达中,就很需要保持语言使用上的逻辑严密与结构清晰。不然,别说说服读者了,读者没读得晕头转向就不错了。
而从文章内核的维度来看,所给出的事件或现象究竟能不能得到文中的观点,则涉及更深层次的逻辑能力。从正面说,就是观点是否得到有效论证?从反面说,就是文章中是否出现了逻辑谬误?
比如,此前有一篇评论之星的参赛文章,从“车保罗做导师无人问津”得出了“实力败给流量”的结论,不禁让人思考,个例的现象能被当成普遍现象来看,从而得出这个结论吗?
其实,在平时的编稿过程中,经常能遇到类似的逻辑谬误情况。有的把假设的构想当作现实,有的把表达态度异化为诉诸情感,还有的在举例子时不自觉地偷换了概念……这些都是使文章站不住脚的潜在“危险分子”,值得所有写作者高度警惕。
这两天,一个粉色头发女生去世的消息,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对此,澎湃新闻评论发布了《粉发女生走了,致命网暴何时休》,红星评论刊发了《粉发女孩遭网暴后离世,别轻易放过那些刽子手》。
而红辣椒评论也第一时间用《“粉发女生”去世,别让更多人在网暴中无辜受害》回应舆论关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陈洋洋从这一个例出发,列举了近年来出现过的不少网暴悲剧事件,揭示出网暴的巨大杀伤力,得出必须完善平台治理机制遏制这股网暴妖风。文章整体结构清晰,逻辑顺畅,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评论文章。
而翻阅来稿的时候,我注意到有几个学生从“猎巫”这一概念出发,认为这场网暴悲剧事件是一个“针对女性的当代猎巫行动”。乍一看,使用了一个不常见的“猎巫”概念,让人感觉观点较为新颖,但仔细阅读过后,发现这几篇都不约而同地“走偏”了。
“猎巫”原指搜捕女巫或施行巫术的证据将被指控的人带上女巫审判,今日此类事件被视为一种道德恐慌。当代“猎巫”多用于搜索误导或潜在的敌人(如色情业者、次文化族群),就如历史上的“猎巫”一般以歇斯底里、成见和不公正对待被指控的人。
文章从“猎巫”概念出发,重点谈论郑灵华(粉发女生)或其他因造谣、网暴受到伤害的女性,但忽视了网暴中也有诸如刘学州这样的男性受害者。文章回避了网暴的“无差别伤害性”,将矛头的重点从“网暴”转移到了“对女性的迫害”,逻辑并不严谨,也因此缺乏说服力。
总而言之,逻辑能力是评论写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只有当文章的逻辑链条严严实实、丝丝入扣,才能让文章经得起推敲,也才能真正收获读者心。
而这需要写作者在平时阅读评论文章时善于分析其中的论证手法,努力训练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能力。我相信,在大量的阅读和练习之后,写一篇有逻辑的文章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来源:红网
作者:刘昱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