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预制朋友圈”:不应成为我们自我欺骗的工具-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吴嘉钰 编辑:田德政 2024-09-24 16:45:25
时刻新闻
—分享—

青椒评论.jpg

□吴嘉钰 (中国传媒大学)

近日,“预制朋友圈”一词迅速走红,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所谓“预制朋友圈”,指的是人们事先策划并精心制作朋友圈图文,以便在特定时刻或情境中发布。网络上有不少博主挑战在一天之内制作出国庆七天的朋友圈美图,其换装速度之快、照片质量之高,以及这种行为的独特性,吸引了大量点赞和效仿。有网友锐评:“拍预制朋友圈,享预制人生。”也有网友疑惑:“这年头,朋友圈都能预制了?”

其实,“预制朋友圈”在本质上依然是“旧事新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进行过社交动态的“预制”。无论是提前编辑好生日文案,还是选择在饭点发布动态以期获得更多赞,抑或是我们常说的发“库存”,以及为了迷惑竞争对手而在备考期间发旧照,这些行为都是“预制”。

我们“预制”朋友圈,有时是出于特定需求,有时可能只是因为懒或拖延。这一话题之所以突然受到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被冠以了一个新颖且有趣的名称,另一方面也因为网络博主对其进行了夸张和渲染。此外,它确实触及了部分人的真实心态,将其内心深处的“小九九”置于公众话题下进行调侃讨论,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性、参与感与认同感。经过一番努力所打造的精致朋友圈、照片下众多的赞美之词,或是想象中他人浏览后的羡慕之情,甚至是多年后可以回顾的朋友圈中美丽帅气的自己,对于那些“一生爱出片”的人士而言,都是相当可观的回报。

“预制朋友圈”背后,更多地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和心理。“预制朋友圈”和前段时间热议的“精装朋友圈”大同小异,反映出人们对于“理想自我”的刻画。我们精心挑选照片,搭配文字,试图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展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朋友圈看似“精装”的背后隐藏着不少“毛坯”的人生。

社会学家戈夫曼提出,人际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场戏剧表演。的确,朋友圈作为一种社交平台,实际上演变成戈夫曼所指的线上“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个体不断调整和修饰自己的行为,以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前后台的印象管理,使个体在社交场合中展现出一个理想化而未必“真实”的自我。人们追求在最佳状态下“出片”,在一天之内拍摄数百甚至上千张照片,以便即使日后宅在家中也能通过照片营造出一种生活充实、热爱生活的形象。

然而,印象管理是把“双刃剑”。恰当的印象管理是自我形象的完善,也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不当的印象管理则可能让人陷入虚荣的泥潭,成为阻碍真诚交流的绊脚石。《群体性孤独》一书指出,尽管社交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避风港”,借助各种软件,我们能够避免展示自己的弱点,但这也剥夺了我们“消极做自己”的能力——即无需筛选、隐藏或包装,以更真实的状态面对他人的能力。

因此,在当前快节奏、高压的生活环境中,“预制朋友圈”不应成为我们自我欺骗、盲目攀比的工具。盲目跟风只会导致生活更加同质化。我们有时过于沉迷于精心打造的理想化世界,从而忽视了生活的本质和真实的自我。这种对虚拟生活的过度依赖,往往会导致更多的恐慌、失落和挫败感,进而引发所谓的“朋友圈焦虑”。

最后,正如前文所说,“预制朋友圈”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朋友圈的本意在于记录生活,只要表达真诚,而非陷入扭曲的攀比和炫耀,便无可厚非。因此,有时我们不必过于苛责。我们可以选择适度美化朋友圈,可以选择随心所欲分享生活片段,亦可选择保持沉默,无论何种选择,最重要的还是“自洽”,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不盲目追随他人。

我还记得暑假时,朋友圈被旅游照刷屏,心生羡慕,便冲动买了硬座票,打算独自前往新疆。然而,当我开始规划穷游之旅,面对着瘪瘪的钱包和单独旅行的恐惧,焦虑感逐渐涌上心头。我开始反思,我是真的想去新疆,还是仅仅因为别人都去了,我才心生向往?后来我意识到,我更多的是后者。于是,我做出了退票的决定。当我按下退票按钮的那一刻,我感到如释重负。通过这个例子也是想告诉大家,当下次你需要费不小功夫精装或“预制”朋友圈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真的想这样做吗?这样做能会让我更接近内心真实且长久的快乐和满足吗?”如果朋友圈的精装或“预制”所带给你的压力和焦虑远大于分享的喜悦,那么,也许是时候放弃了。

来源:红网

作者:吴嘉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843/68/14301784.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