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网“青椒计划”评委说 | 翁之颢:新闻评论究竟如何区分高下-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2023-06-29 15:34:26
时刻新闻
—分享—

翁之颢.jpg

翁之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仲英青年学者。

红网时刻6月29日讯(记者 钟星月 刘昱)红网“青椒计划”2023年5月优胜作品评选结果今日出炉。西南科技大学刘小萄、复旦大学崔恩惠、吉林大学刘一昂、北京大学黄乐媛、广西大学杨蕙帆、南京师范大学周子涵小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方美凌小组、山西大学韩羽儿,成为“青椒计划”5月优胜大学生作者。

红网“青椒计划”5月评委,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青年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翁之颢,围绕大学生新闻评论的教学和学生写作问题,接受了红辣椒评论栏目的专访,分享了他的宝贵看法和经验。

红辣椒评论: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教育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新闻评论教学上,贵校有何特色与成果?

翁之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评论教学团队本着“开放、融合、主流、创新”的新闻评论教育理念,整合业界优质师资和实践平台,强强联合,期望通过对教学资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平台的联动变革,打造全媒体语境下新闻评论人才培养的“复旦模式”,探索出一条集思维、价值、知识、能力于一体的新闻评论教育新路径。

主要特色表现在“四位一体”的评论教学框架,即“价值之道—思维之核—洞见之识—表达之术”。其中,“价值之道”突出知行合一,训练学生价值观的“正意、新意、高格、深意”,提升未来新闻评论员的观念水位,塑造正确、深刻、系统的价值观;“思维之核”通过在多种教学场景中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思维训练,培养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序有力的论证能力;“洞见之识”集训学生对舆论现象、社会热点的洞察力,从正确性、新锐度、深度、角度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慧眼”操练;“表达之术”训练学生评论写作的表达能力。在信息资讯海量出入流动、知识生产和传播流量化的时代,将四者连结成牢固的教学闭环,通过渐进式的教学训练,着力打造学生硬核评论业务能力。

我们还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强的“双师”型实务教学团队。三位专任评论教师老中青结合,也都是媒体一线的评论员。其中,米博华教授曾执掌人民日报评论数十年,有近40年的一线评论工作经验,发表400多万字的评论作品;张涛甫教授是国内知名学者兼评论员,是“两栖”型学者评论员。评论团队还聘请曹林、白岩松、沈彬等知名评论员组建客座教授、业界导师团队,他们以专题讲座、授课、工作坊等形式,深度介入评论教学,成为复旦评论师资队伍的外援教练团队。

红辣椒评论:您既是专业课新闻评论的授课导师,又是钻研新闻评论相关课题研究的青年学者,更是在媒体上发表文章的评论专家。为何坚持教学、科研、实践并重?这样的选择,给您的教学带来了怎样的收获?

翁之颢:国内新闻教育总是被诟病“与实践脱节”,很多教业务课的老师可能都没有在媒体一线实践过,如果只是教授书本上那些知识,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课堂就一定是落伍的。如今新闻学科知识的体量正在指数膨胀,细致操作范式的“保质期”越来越短,如果业务教师自身水平跟不上就无法真正做好新闻教学。复旦的新闻评论课特别强调学生和教师沉浸于评论写作实践,教师用自身的实战经验与学生零距离分享。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如果一学期给同学们布置5篇评论作业,自己就要写到15篇、20篇”。作为业务老师,只有自己保持高强度的业务锻炼,才能够持续保持专业嗅觉,有更多能够分享给同学们的东西,在讲授业务课的时候充满底气。我也经常分享一些和不同媒体评论部编辑老师的对话,告诉同学们选题和判断是怎么来的,以及一篇评论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红辣椒评论:红网“青椒计划”中,复旦学子参与积极,优秀佳作也非常多。这恐怕离不开您的指导和鼓励。请问您是如何注意到红网“青椒计划”的?在您的评论教学中,“青椒计划”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对于这项赛事,您又有什么期待和建议?

翁之颢:“红辣椒”是发稿量比较大、更新速度很快的专业评论网站,亦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备课时我会经常选择“红辣椒”上的一些佳作作为教学案例。

复旦的评论课致力于打破传统新闻评论教育困守于课堂、大学门墙的“内卷”教学模式,破解评论教育与传媒实践长期脱节的顽疾。之前我们通过与人民日报、澎湃新闻网、青年报、未来网等主流媒体联手搭建评论实战平台,将课堂直接延伸到火热的评论现场进行实战演练。比如,与澎湃新闻网联合打造“复旦—澎湃新闻评论小组”,与《青年报》社联合打造“复旦学生评论团”,与“学习强国”平台合作策划“青年学子评论”专版专栏等,这些合作能快速缩短学生的“学徒期”,整体提升学生评论硬核能力,但还是不能满足同学们大量发稿的需求。一些专业媒体对评论选题的时效性、深度等要求都较高,同学们在上面发表的难度也会更高。所以,“红辣椒”是一个非常适合新闻学子的实践平台,能够帮助修读新闻评论课的同学在一个学期的时间里快速积累评论作品、积攒写作信心、刺激写作欲望,最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红辣椒评论:作为“青椒计划”5月评委,请谈谈您的评审体验和观察:参评的文评、漫评、视评存在哪些优点,又有哪些问题是值得同学们注意的?

翁之颢:在阅读本月参赛作品时,能够感觉到同学们的选题面向是非常开阔的,小到具体的新闻事件,大到值得整个社会长期关注和讨论的宏观议题,同学们敢写、敢表达,亦有非常深刻的洞见。很多同学的选题有非常深切的人文关怀,能够站在不同于一般舆论的视角、观照弱势群体,非常值得肯定。

不过,这一个月的习作也有一些共性的不足:大家对“论证”的理解普遍存在欠缺,分析、阐释的语言多过了论证,很多作品通篇没有找到事实性的论据材料,都是在自说自话。另外,很多同学对评论文本“效率性”的理解还存在欠缺,洋洋洒洒2000多字的评论作品中有很多反复的、重复的表述,一些同学太注重学术性的表达,而忽视了评论是面向一般大众的新闻文体,这都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红辣椒评论:最后,聚焦新闻学子较为关注的现实就业问题。您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媒体融合,而当下,随着媒介融合进程深入,媒体的用人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根据您的观察和研究,想要进入传媒业的新闻学子,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提升?另外,对于以您为“模板”,有志于进入高校做学术、当教师的同学,您又有什么提醒和建议?

翁之颢:我在微博上分享过:“新闻就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报道一定比论文好读,讲人的论文一定比其他论文好读。因为新闻学是人学,新闻要做的事就是确认人的存在、肯定人的价值、发现人的困境、寻找人的出路。报道里都没有人的时候,新闻业就不存在了;论文里没有人的时候,新闻学也不存在了。这里的人是具体的、个体的。”这是一种做新闻的基本态度。

有同学在邮件里问我,新闻评论究竟如何区分高下。我回复他说,第一层的评论比写作规范,这是课堂教授的主要目标,也是同学们通过学习、效仿能够努力达到的;第二层的评论比智识,好的评论应该能够给读者带来一定的信息增量,无论是实施层面还是价值层面的,它依赖于作者在特定领域的阅读和积累;第三层的评论比格局,有一些评论在选题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赢了,它们基于每个人独有的人生阅历和生命体验,是在天地和社会之间自我修行的结果,是评论课堂无法教导大家的。如果说在媒介融合时代要如何提升自身的硬实力,我想,多置于社会之间修炼自身的人生格局,总归是有意义的。

在今天高校的科研考评体系里面,专注做业务的老师可能是弱势的、稀缺的,但也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在同一方向几乎没有竞争者的时候,业务老师真正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在学、道、用中找到一条平衡的路径,如果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紧密地串联起来,在实践中发现研究问题、通过实践拓展教学思路,对于学生和自身来说,都是一件幸事,也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媒介变局中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红网“青椒计划”2023年5月简报

佳作赏析|从“青椒计划”5月佳作,感受新闻学子的人文关怀

来源:红网

作者:红辣椒评论

编辑:钟星月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740/69/12791447.html

阅读下一篇

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