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培杰(浙江传媒学院)
8月30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宣布,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月30日 人民网)
在快节奏的学业压力下,短暂的课间休息是孩子们身心放松、调节大脑的宝贵窗口。但很长一段时间内,“课间10分钟”被挤占成为了一种常态。部分教师因课堂授课时间管理不当,造成教学时间被延长占用课间;有些学校基于安全顾虑,担心学生在课间休息活动中追赶打闹发生意外,为了管理方便而因噎废食,一刀切地禁止学生在课间离开教室。
这些理由,显然都不足以使人信服。学校为了避免风险就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非但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可能滋生学校的惰性管理,形成“懒管”“懒治”的消极氛围。此外,合理的课程安排与教学效率的提升亦不容忽视,一昧的延长授课时间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计划缺乏灵活性,难以在既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只有把课间时间还给学生,才能够建立起中小学教育长期、优质、全面的管理体系。
北京此次对课间时间所作的“加法”,无疑是以生为本的有力体现。一方面,延长课间时间,可大大缓解学生如厕时间不够、活动时间不够等一些现实问题,基本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走出教室。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大有裨益,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还有助于恢复注意力、提升下一节课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延长课间时间是校内育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部分。既可以切实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由“管理导向”向“育人导向”转变,引导学校干部教师主动设计、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也是对延长后的课间进行“提质”,推动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
然而“好声音”还需落实好。若要做出实质性改变,就需避免机械化、形式化倾向。首先便是推进学校管理的精细化进程,统筹好活动场地,优化时间安排,排查安全隐患,务必避免将学生的课间表现片面地与班级或教师的评优体系相捆绑的做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适时扩充指导教师队伍,并为学生购置必要的保险,以解除参与活动的后顾之忧。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并执行校园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丰富课间活动内容等措施,引领学生以安全、有序且充满活力的方式享受课间时光。此外,家长亦不可置身事外,给予学校更多理解和信任,在出现问题时积极沟通,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及孩子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充满活力的教育环境。
无论是10分钟还是15分钟,只有把课间休息真真切切的落实下去才是首要之义。这既是对学校教育环境与氛围的一次转型改造,也是提升多方协同,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空间的重要一步。新学期马上开始,期待有更多学校能够为学生们创造更多放松与交流的宝贵时光,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罗培杰
编辑:李雨薇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