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欣 陈雨歌(湖南师范大学)指导老师:张小龙
12月17日,北京大学工学院副教授李植“跨栏”入校一事引发热议。李教授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文章《从今天与保安比赛跑步说起——北京大学的门卫制度,该改改了》,文章中称,“跨栏”入校是为了回避“刷脸”,并发问:“这种刷脸出入校的闸门,什么时候能拆除呢?”
后疫情时代以来,大学校园的开放问题多次引发关注。当前,我国从双一流到普通高校,多所校园陆续开放参观,随之而来的,有严苛的预约方式,有繁琐的划定出入口,有校园的管理问题,有针对社会资源享有的争议等。
如果说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这说的是一种个人身份,而高校校园则是一种社会的公共资源。大学校园的一寸一土不属于某一部分人,它的建设源于公民纳税和国家政策支持,大学校园既承担特定阶段的教育功能,又具有社会服务的职能。高校开放促进前沿学理、先进理念与社会接轨,带动相关领域发展。而高校与社会融合可促进了解当下的真实需求与痛点,让大学不只是学术研究的“象牙塔”,培养更加符合现实生活需要的人才。
是否开放被热议的背后,本质上是因为普通百姓与高等教育的距离缩短,这反映教育不断向前推进,是时代的进步与新需求的涌现。公众对于大学的环境抱有好奇和向往,不管是当作景点打卡,还是为激发某种学习动力,多数人有愿望进入大学校园一睹风光。出现部分论证“不开放更好”的现象,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公民素质和学校管理层次上,“如何才能做好开放”的方案亟待提出。
下面让我们跟随街采镜头,听一听正处于开放校园中的大学生,他们的心声。
从街采的情况来看,认为开放不好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首先是学习氛围,大学开放导致外来人员增加,打破了校园的安静环境,影响了校园的氛围。其次是安全问题,闲散人员的进入给管理带来难度,偷窃和骚扰被提供了钻空子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容易发生。最后是秩序方面,原本的校园运转主要依靠上下课铃,呈现出时间上的明显分流,当外来人员进入,造成校园运转不畅,影响师生的正常生活节奏。
对此,我们认为,大学校园开放的背后折射出运转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只有以良好的管理作为支撑,开放校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作用,让校园增添自由风气,给学生带来别样的大学生活的同时,实现社会服务功能。这首先需要校方提高校园管理的效率,保障校园承接游客的能力,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要加强校园管理的灵活性和能动性,及时应对好外来人士的需求,为不同人士游览校园留足弹性的空间。最后,大学校园作为一个文化标志,在扎实管理的基础上,还应当凸显出校园管理应有的温度和风度,将大学校园关怀与包容的气质展现给外来人士,将大学校园“非大楼之谓”的精神种在人们心中。
来源:红网
作者:张文欣 陈雨歌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