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
标题这句话不是在下原创,是中国青年报编委、评论部主任冯雪梅老师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说的。老朽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好,就“拿来主义”了。这句话也比较直观,想必不需要进行过多解释。
作为一个以青年为主要读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主流媒体评论版块负责人,说出这样的话,自有其道理。而我们也可以借用这句话,红辣椒评论因连续举办了八届的“评论之星”大赛,开展了“青椒计划”系列评论活动,吸引了不少青年读者与作者,也算是一个与青年群体深度结缘的评论平台。
回望2023年第一个工作周的新闻事件,或者说与青年相关的新闻事件,还是很密集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春运大幕开启;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正式开考;万柳书院“少爷”火爆全网;网络小说《风情不摇晃》被全网批判……作为一个小编,这些都是我们日常选稿的参考。
如今,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为了拉拢、争取更多的青年读者,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好似有了青年群体的支撑,媒体才能一呼百应,产生影响力。正如一些论者所言:“用户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它与信息资源一样,同样能转换为生产力。”
因此,作为媒体人,我们关注青年就是在关注媒体的未来,我们关注青年也是在关注自己的饭碗。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就是我们评论工作的日常。公考的年轻人,今年有多少人能上岸?春运大幕开启,你今年在哪里过年?万柳书院“少爷”,为何能引发年轻人这么多的注意力?网络小说创作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这些都是青年感兴趣的话题,我们应该及时了解这些动态,才能知道孩子们在想什么?他们希望了解哪方面的信息?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呢?
而现实却有些相悖,部分媒体往往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自说自话地搞一些所谓的青年产品,年轻人关注什么我不管;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我不关心,但我只想引导他们、影响他们、成为他们的导师⋯⋯然后对年轻人说:“帅哥,我们这是引导你们,过来点个赞呗!”“靓妹,本媒体为你量身定制的内容,转发则个?”
这种一厢情愿的信息、价值输出,只能让年轻人敬而远之。我们不能因为看不懂他们的“梗”,不习惯他们的话语表达方式,就说他们不说“人话”,如果这样即便是怀揣一颗为了青年好的心,也会慢慢地被年轻人所嫌弃。因为没有人愿意总是被训导,连你自己的方向都不明确,能把别人引向何方?
如果我们自诩以“舆论引导”为己任,那么,对于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讲死理”的灌输方式或者“要求”他们接受某种思想和观念,显得有些无的放矢。网络的去中心化和对权威的消解,意味着所谓的高见,他们可能不听、不信、不以为然,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红辣椒评论虽然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网络评论平台,但拿公众号的读者来说吧,18~25岁年龄段的占到了总用户数的69.8%。从读者群体而言,我们应经常提醒自己:我们是一个年轻的媒体,我们是一个年轻人编,年轻人写,写给年轻人,年轻人阅读的平台。只有关注年轻人,才能得到年轻人的关注。
从我们公众号跟评很容易发现,我们的读者他们不盲从于权威,也不会认名校光环。在这个“声音广场”上,谁都不会轻易说服别人,谁都不会轻易被别人说服。清北同学的来稿与高职高专同学的来稿,都会受到读者的“平等照顾”,即便你是某新闻学院院长的来稿,也会被大家“集体凝视”,然后被评得体无完肤。
青年因初生牛犊不怕虎,放浪不羁爱自由,才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作为一个媒体,我们应该与青年互相关注,互相担待,互相成就,携手前行。面对青年读者群体,我们如果真的想影响他们,或者真的有道理可讲,就分享出自己的想法,或许还能与大家产生一点共鸣,达成一定的共识。
来源:红网
作者:老朽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