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峰
2022年,江宁路街道率先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3处建成了上海市首批3家社区“宝宝屋”,为辖区婴幼儿家庭打造社区托育“15分钟生活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科学、多样化的集中照护和育儿指导服务。 (8月3日 澎湃新闻 )
孩子不到3岁,上不了幼儿园,年轻的双职工父母忙于打拼,怎样照顾孩子? 3周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一直是不少家庭“甜蜜的负担”。 如何让0岁至3岁婴幼儿这一“最柔软群体”得到最好的照料?这个问题牵动着家长和公众的心。
调查显示,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但入托率仅为5.5%左右。而发达国家3岁以下婴幼儿的入托率在25%至55%之间。
幼儿托育问题牵动着万千家庭的心。婴幼儿无人照料也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2022年9月,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率先在全市启动嵌入式、标准化社区“宝宝屋”建设。 “宝宝屋”的名称来源是沪语谐音“抱抱我”,寓意着要给予最柔软的群体以最温柔的呵护。上海创新托育服务“宝宝屋”, 让家长足不出社区就可以随手“寄”娃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家庭式托育服务环境安全温馨、人数少,每个孩子能得到更多的关注,从这些角度来看是一个积极的方向。家庭托育点优势是场地灵活、规模小,且接近社区,方便接送。但家庭托育也有一些隐患需要注意,例如,监管不到位、场地标准和卫生安全等级等硬件条件不如幼儿园高、保教人员队伍不稳定、资质不能保证等。此外,家庭托育点容易受到市场变动冲击,经营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倒闭,容易引起社会问题。
为此,要使“宝宝屋”健康发展还须规范来保障。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办法明确规定了登记备案、服务内容、人员资质、房屋设施、安全健康、监督管理等相关内容,在为家庭托育点“正名”的同时,亦为其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制度基石。上海市还通过地方立法来保护“社会最柔软群体”,《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提出了配套开设幼儿园托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设置社区托育点等具体措施。
当然,也可通过搭平台、给支持等政策措施,调动民营资本进入托育行业的积极性,逐步拓展托育点位,为更多的亲子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如在人口稠密地区可利用闲置房产或新建场地,采用减免租金方式,为社会举办托育机构提供支持。由于社会化托育机构的收费标准常超过普通家庭可承受的范围而影响入托率,可将托育政策和鼓励生育政策进行打通,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安排,对入托家庭进行财政补贴。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太阳。只有加快和规范托育机构建设,丰富托育服务形式,切实解决普惠托育供给少、宝宝“入托难”问题,才能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放心、暖心、安心。
来源:红网
作者:王红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