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星月
最近,小编收到一些同学的私信,同学们疑惑新闻评论该如何选题,什么样的话题更有可能登上红辣椒评论。不可否认,新闻评论天然具有公开性和公共性,其凝聚社会共识的使命让我们自觉将目光投向各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哪个话题最火,就该一股脑地往那里钻。相反,小编认为,面面俱到实属困难,而那些能够触动你的新闻才应该进入你的“涉猎范围”。评论作者通过调动自己的生命体验,寻找和新闻话题的情感连接,从而上升到理性层面的分析,才能使文章更具温度和特色,脚踏实地地说一些话,而非泛泛而谈。
其实,并没有任何一个新闻能够聚焦所有人的目光,也不存在一个新闻无法引起任何人的关注。也因此,同学们不必为了蹭新闻的流量,勉强自己一定要在大众“最”关注的话题上扎堆发言,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或者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相反,不如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对什么领域的新闻更感兴趣,什么话题更能和自己的情绪同频共振呢?找准有感触的新闻,或许更能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地图,从而依着本心,输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回顾近日来稿,小编发现,已经有不少同学在评论话题的选择上,没有刻意迎合或夸夸其谈,而是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话题,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涌现出思想的新鲜火花。
如厦门大学戴旭泽同学的文章《211文科硕士吐槽招聘均薪,求职季的失落缘何而来?》,聚焦的是#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冲上热搜一事。和热搜的主人公一样作为文科类学子,作者提出:莫怪网友眼高手低的批评,大学生的择业观确应与时俱进,早日看清现实,找准身份定位,应对来自现实的挑战。从学生视角,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提出了符合年龄的个性化建议,既避免了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激发了大量学生作者在留言区的讨论。甚至于,有读者据此适时地提问“文科生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不少网友在留言区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再比如,湖南师范大学陈艳姿同学的文章《当下流行的“百日誓师”该休矣》,从一高中女生在誓师大会上因表情管理不当引发热议一事,讨论“百日誓师”这种所谓的高考激励大会,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在文章的叙述中,作者提及个人的亲身经历:笔者已记不清百日誓师大会上有哪些内容了,但仍记得那年五月二十五日举办的“我爱我”心理健康活动。这充分说明作者在落笔时,选择了自己熟悉的话题,结合了过往的真实体验进行思考,也因此,在观点的选择和论述上,本文不是刻板的说理,而是有个性化的特色。
其他一些话题,还有包括“寺庙游”爆火的原因,“孔乙己文学”的相关讨论,《乌梅子酱》的广泛传播等等……小编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在许多热点话题的选择上,从能打动自己的新闻入手,提供了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新闻评论的写作,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职业身份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大学生作者的稿件,在观点表达和论述逻辑上或许比媒体评论员稍显生涩,但发挥好其二十岁思想背后的独特价值,依然能够在主流舆论场占据一席之地。
所以,不要浪费自己的优势,从自己的生命体验里去寻找答案,和新闻事件建立起个性化的连接。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使面对同一个话题,每一位大学生作者,也能从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感悟中,找到同一个新闻不同侧面的切入点,从而提供多个角度的解读。
而新闻评论的舆论生态,正是因为有各种声音的存在,才呈现出不息的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钟星月
编辑:刘昱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