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宇恒 (南京师范大学)
6月5日下午,马伯庸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报告厅举办专场讲座《文学历史中的“他”与“我”:考据与虚构》,并举行了“马伯庸先生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聘任仪式。至此,马伯庸正式履职南大教授。
马伯庸在2022年即受聘南京大学“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术顾问,早就打响了他作为“作家”进入校园的第一枪。此次获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标志着其与高校的连接进一步加深,正反映了在中国,“作家进校园”已经成为了高校流行的趋势。这既是作家获取声誉、提高自身影响力的方式,也是高校丰富人才队伍体系、提供多样化且有实践意义的教学举措。“作家进校园”,无疑是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
文体专业人士进入高校总是会引发社会讨论。前段时间“武大靖获聘吉林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一事就曾引发过争议。人们在质疑他作为运动员,学历不够高,没有发表过太多的学术研究成果,来高校是否够资格?毋庸置疑的是,武大靖作为国家运动员,拥有较高的体育竞技水平,在短道速滑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且是多项纪录的保持者。而在文凭方面,武大靖也取得了硕士学历。且最重要的是,武大靖作为特殊人才,获聘教授完全符合吉林省人才评定和吉林大学引进人才的规定。合情合理地任职,为什么不可以?
不仅是马伯庸和武大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体界专业人士走进了校园。文体专业人士进入高校固然能够获取更高的名誉,但对于高校方是否能有裨益?像余华、莫言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苏炳添被聘任为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韩红被聘任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他们以多种形式参与教学,甚至也会作为学者发表相关的学术成果。更多的文体界人士则是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进入到校园中。他们给高校带来了业界的思考,能更有效地推动业界与学界的融合,让学生走出大学的“象牙塔”,往外向真实的社会瞥一眼。另外,能够进入学校的这些专业人士自身也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和独特见解,可以为学生带来专业性强而又别开生面的课程。高等教育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看重科研,应该进行多样化发展,让作家、歌手和运动员等专业人士走进校园无疑是丰富高等教育的有效举措。
实践出真知。作为在各个领域躬耕于实践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自身职业和专业领域发展有更加直观和清醒地认识,这些认识与学术的碰撞,相信能够给学生带来新的思考。而他们自身的实践经验,又能够为学生所借鉴。如苏炳添将自己在短跑中的经验转为学术研究,并领衔组建广东省速度能力研究重点实验室,助力中国田径科学化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实践经验是高校教学普遍缺少的资源,近年来高校也在不断地推动学界与业界的对接,就是想增加学生获取实践经验、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让文体界专业人士走进高校,参与到教学工作来,正是将实践经验引入到教学工作的有效手段。
让文体专业人士进校园,要让这些专业人士真真切切地参与教学中来,不能只“挂个名”、沽名钓誉却不干实事。如果只是偶尔开办一次讲座,或者一学期只上一两堂课,那么这样只能算是请来的演讲嘉宾,配不上“教授”这一头衔,会广受社会所诟病。专业人士进校园不只是要上课开讲座,还应该积极开展业务合作,更重要的是切实履职。专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及兼职教授这些职位的不同,需要对应的专业人士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的工作。只有做好自己的工作,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才能切实地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单纯的扩大名气和吸引流量。要让这些文体专业人士真正地走进大学教育当中,而不是简单的“来大学看看”。
来源:红网
作者:蒋宇恒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凯发体育游戏平台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